明洞飛梭雷射|痘疤凹洞・毛孔粗大・膚色暗沉改善|麗瑾醫美診所

Professional Care. Honest Prices. Real Results.

為什麼在麗瑾做飛梭?

  • 客製分層:依凹疤深度、毛孔粗細與膚色安全窗調整能量、密度與通道深度。
  • 雙路線可選:非剝離型(恢復期短)與剝離型(效果強)依目標混搭。
  • 旅客友善:可規劃濃縮行程與遠端追蹤,清楚安排恢復期與返台節奏。

飛梭雷射是什麼?

核心概念

  • 以「微米級光柱」在皮膚上建立微治療區(MTZ),形成治療點+保留皮膚橋,啟動修復與膠原重整。
  • 依機制分為:
  • 非剝離型(Non-ablative):加熱真皮、恢復期短,適合毛孔、輕度凹疤與膚色均勻。
  • 剝離型(Ablative):汽化表皮/真皮上層、效果強,適合中重度凹疤與粗大毛孔(恢復期較長)。

適應症與不適合族群

適合對象

  • 痘疤凹洞(冰鑿、混合型)、毛孔粗大、膚色暗沉不勻、細紋與粗糙感
  • 想要循序漸進變得平滑、同時考量旅程時間的人

不適合/需延後

  • 懷孕、近期口/外用光敏藥(須停用一段時間)
  • 活躍期發炎性痘痘、大面積皮膚疾病或有蟹足腫體質(請先評估)
  • 近期強烈日曬或無法配合防曬者

療程流程

1) 面診與方案設計

  • 以凹疤型態/位置、毛孔密度與膚色決定非剝離/剝離比例與能量設定。

2) 表敷麻與降溫

  • 敷麻約 20–30 分鐘;療程全程依需要冷卻保護。

3) 分區施打

  • 先以較廣域低密度打底,再針對凹疤重點加強;必要時分次堆疊深度。

4) 術後鎮靜

  • 修護面膜與醫囑衛教,安排追蹤回診與旅程銜接。

疼痛感與恢復期

體感

  • 多數人評 3–6/10;剝離型或重點加強區域感受較明顯。

反應時間軸(參考)

  • Day 1–3:紅熱感、輕腫,剝離型可見點狀結痂/咖啡點。
  • Day 3–7:脫屑期;請勿摳抓。
  • Week 2–4:膚觸更平滑、毛孔視覺縮小。
  • Week 4–12:膠原重塑期,凹疤與紋理逐步改善。
非剝離型通常恢復較快;剝離型效果強、但需更充足的修護期。

需要做幾次?間隔多久?

建議計畫

  • 非剝離型:3–5 次為一療程,間隔 3–4 週。
  • 剝離型:2–3 次為一療程,間隔 6–8 週。
  • 凹疤較深者可採混合策略(例:非剝離打底+局部剝離加強)。

可搭配的複合式療程(依評估)

依目標客製

  • 凹疤紋理:飛梭+微針電波/分段雷射(時序分開)
  • 毛孔+膚色:飛梭+皮秒/均勻光(能量與間隔由醫師規劃)
  • 色素沉著傾向:搭配抗發炎/修護課程降低反黑風險

術後照護(7–14 天)

必做

  • ✅ 高係數防曬(SPF50+)與物理遮蔽
  • ✅ 溫和清潔、加強保濕、修護型精華/面膜
  • ✅ 依醫囑使用屏障修護與抗發炎產品

先暫緩

  • ❌ 酸類、A 醇、去角質與清粉刺課程(至少 1–2 週)
  • ❌ 三溫暖/蒸氣室/劇烈運動 48 小時
  • ❌ 厚重底妝(視紅感 24–72 小時調整)

可能風險與降低方式

常見反應

  • 暫時性紅腫、脫屑、色素沉著/反黑(特別是深膚色或高能量)
  • 罕見水疱、感染或疤痕(需立即回診處理)

風險控管

  • 術前評估膚色、曬黑史、藥物與保養品
  • 漸進式能量+合適密度與脈寬;全程冷卻保護
  • 嚴格落實防曬+保濕;異常反應請依指示就醫

常見 Q&A

Q1:做一次就好嗎?

凹疤與毛孔屬結構性問題,多需分次治療;依嚴重度規劃 2–5 次不等。

Q2:會不會反黑?

任何光電皆有機率。選擇合適型別與能量、做好防曬與修護可大幅降低。

Q3:妝可以什麼時候上?

非剝離型多於24–48 小時可輕妝;剝離型依脫屑與紅感評估(通常 3–5 天後)。

Q4:外地旅客怎麼排?

建議旅程前半段完成療程,至少預留3–7 天修護緩衝;返台後可線上追蹤並規劃下次時程。

價格與方案(到院評估為準)

影響因素

  • 覆蓋面積、非剝離/剝離比例、能量與密度、是否複合療程
  • 可諮詢多次套程、區域加強與同行優惠
溫馨提醒:實際報價與次數以現場面診與膚況評估為準。

預約與諮詢(Call-to-Action)

  • 歡迎台灣旅客預約明洞麗瑾醫美診所飛梭雷射評估
  • 提供中文協助(需提前告知)與旅程濃縮排程
  • 透過線上表單/WhatsApp/KakaoTalk上傳膚況照片,獲得個人化建議


Book Now